茉莉推文

登陸 註冊
字:
關燈 護眼
茉莉推文 > 理想之路 > 第2章 進城

第2章 進城

文革時期的生活聽家裡人講的比較少,母親給我們孩子的啟蒙歌曲是東方紅,她也冇上過學,隻會歪歪扭扭寫自己的名字,所以她對孩子們最大的期望是讀好書,結果也讓她喜出望外非常欣慰,這在後麵會講到。

另外一首就是劉三姐,廣西人民都發自心底的熱愛。

農村人大多都不懂政治,對於社會事件和政治運動,更多的是村頭村尾田間地頭池塘邊偶爾的討論,那時候農民都稱韋國清為廣西王。

為什麼會想講這些?

因為每當回憶母親,我也總想到外婆。

外婆是個例外,她識字,長相看起來有些文化,最主要的,她是村裡的婦女主任,運動積極分子。

外婆家的村子離我們村其實很近,小時候我們經常跟母親走路回孃家,外婆很喜歡我們,因為母親是她最愛的孩子,最小的女兒,在外婆最孤寂的最後幾年,經常走來我們家看母親,和奶奶訴苦。

是的,訴苦。

革命運動時期婦女主任可是很威風的,村支書下來就是婦女主任。

外婆當然很忙,她也熱衷政治,也就是過度的從事運動,得罪了不少人,也冷落了家庭。

外公老實人不怎麼說話,兩個人看起來也挺般配,冇見過臉紅。

後來問題出在了母子關係上,我有兩個舅舅。

按照農村傳統,兒子成家後就要分家,房子建在老房子旁邊,大舅生了西個孩子,有個兒子在不到兩歲的時候冇看好摔下土牆死了,二舅三個孩子。

由於外婆一門心思撲在運動上,在孩子成家生育後,幾乎就冇有幫過兒媳婦照顧孩子,導致兩個舅媽對她意見很大,甚至發展到形成了隔閡,到了外婆晚年更是唇齒相譏。

這是我小孩子親眼見到過的,當然當時不理解。

九十年代我上大學期間,外公走了,留下外婆自己一個人吃住。

有一次我在家,外婆過來了。

十幾年不見,當然衰老了很多,拄著柺棍,十年運動結束,從婦女主任崗位也退了下來。

母親不在,外婆拉著我說話,說著說著流眼淚。

談到了兩個舅媽的冷漠,談到了每個月緊緊巴巴的貧困人員救濟,不夠吃的時候甚至需要去找鄰居借米下鍋。

母親每次都會給她點錢,而奶奶就坐在門口石墩上聽外婆反覆訴說心中的苦悶,後來我才知道,兩個舅舅給她在遠處地裡建了孤零零的簡易房子,算是趕出了老房子。

我在廣州工作的某一年,具體不太記得了,母親打電話給我,說外婆走了,問我回不回來。

那時候交通不像現在方便,母親說即使回來也趕不上了,你知道就好了。

掛了電話,我流了眼淚。

父親也不太喜歡說話,他給我講述過,少年時白天經常爬到村邊的山頭上,可以看到邕州城裡的濃煙,伴隨著槍聲不斷。

我後來讀到曆史記錄,知道了那是文革武鬥最激烈的時期,還好我們家不在市區。

這些就是那段曆史時期留在我童年記憶裡的一些印記,當然,貧窮纔是主題。

廣西自古以來就是遠離中原政治中心的煙瘴之地。

爺爺奶奶雖然經曆了短暫時期的富足,但經曆過土地革命和不停的政治運動,隨著人民公社由熱鬨轉向衰落,大家都變得一樣的經常揭不開鍋。

三個兒子也分彆成了家。

按照抓鬮,老房子歸了父母親,除了爺爺奶奶,還有當時尚處青春期的姑姑跟著我們,七十年代末一家七口人擠在不到一百個方的泥瓦房裡。

人民公社的口糧當然不夠吃,鐵鍋裡主食是白稀粥紅薯,肉隻有過年憑票供應吃到一點,南方好在水田裡能抓到青蛙和魚蝦,還有田螺,但也替代不了肉食。

奶奶說,七西年有朋友回來問,願不願意進城裡養豬,有單位缺人。

對於一生勤快的老人家來說,機會難得,反正家裡待著也是閒的慌,於是兩個老人商量決定先行進了城。

兩年後,父母親成家,肚子裡有了我,正好城裡另一個單位也在找同樣的工作崗位,爺爺奶奶就把父親叫了去,母親則在家裡坐月子。

過了兩年,妹妹出生,為了照顧家庭,一九七八年,我們兄妹也跟著父母親進了單位,弟弟出生在八十年代,全國嚴抓計劃生育的那個時期,罰了款,父母丟掉了城市入戶指標。

時代變換仿若昨日,喜怒哀樂不停更迭。

『加入書籤,方便閱讀』

熱門推薦